探索生活百科

《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有哪些亮点

探索生活百科

近日,笔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全国首部关于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已正式实施。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指引》“给我市劳动者维权带来了很多便利。

第一季度受理案件145例

有些人可能对劳动争议仲裁这个话题比较陌生。但它是解决劳动人事纠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常要经过调解、仲裁、法院一审、二审,有时还要经过再审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初步程序。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后,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乐清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关系复杂。不过,从今年一季度受理的案件数量来看,整体数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企业的用工环境正在逐步趋于稳定。”孔说。市劳动仲裁院齐普廷。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5件,同比下降21%,涉及劳动者145人。本期审结案件141件,调解率97%,和解目标170万元。

为畅通劳动争议处理渠道,方便劳动者和企业就近、就地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拟设立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送交法庭。目前,全市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事处(分局)已设立9个仲裁机构,受理、调解和处理辖区内劳动争议案件。所有工作人员均经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培训持证上岗。值班。

提高企业法制管理水平 “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用工观念淡薄,用工管理存在缺陷。随着员工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当双方存在利益冲突,员工很容易找到公司,非法用工等“漏洞”的存在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少见,企业应依法加强用工管理,促进和谐劳动关系,”陈永良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乐清市共立案劳动争议仲裁案件3736件,涉及经济目标7416万元。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劳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律规定;五险一金落实不够有力和广泛,大部分单位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保险基数申报虚假,与实际工资差距较大;法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执行不到位;工资项目不反映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法定年休假不依法执行的现象普遍存在;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处理不及时;社会保险待遇申领与社保经办机构沟通不畅,导致个别单位抵制。

新《条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法制管理水平,更好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落实三方协商机制,完善调解网络体系。陈永良说。

五大亮点助力维权

今年实施的

《条例》有哪些亮点和拓展?笔者了解到,《条例》扩大了人事纠纷案件范围。根据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用工人员,负责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以及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的落实,本规定可适用于因劳动保护、培训、经济补偿或赔偿等引起的人事纠纷。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某市事业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与公司就年休假数额和年终绩效奖金分配发生纠纷,申请仲裁并不在法定范围内。案件的范围。不过,《条例》的实施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外,《条例》规定的四大亮点包括建立调解协议效力确认制度、优化仲裁程序、完善仲裁案件最终裁决制度、建立仲裁监督纠错机制。

“以《条例》关于仲裁文件送达的新规定为例,这将有利于及时维护劳动者的权益。”陈永良表示,比如企业主逃亡、失联等集体纠纷,如需仲裁机构送达公告,根据《条例》的规定,一般案件的公告期限缩短至30天,集体案件公示期限缩短为10天。两次集体案件的公示期限由原来的120天缩短为20天。 《条例》的推出,在程序上解决了办案时间跨度过长的问题。

针对实践中体现的虚假仲裁问题,完善仲裁委员会监督职责的法律规定,明确生效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发现当事人或其他仲裁参与人串通、伪造仲裁裁决的行为。仲裁活动。劳动人事关系证据或者伪造导致裁决或者调解错误的,仲裁委员会有权撤销。“陈永良认为,纠错机制的建立将促进仲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更好地“支持和鼓励”员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