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滚驴的由来传说

探索生活百科

滚驴是东北、老京津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成品有黄、白、红三种鲜明的颜色,非常漂亮。由于最后制作过程中撒下的黄豆面就像老北京郊区野驴打滚时扬起的黄土,故名“驴打滚”。那么驴滚的起源是什么呢?

驴滚滚的由来传说

最初的起源

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腻了宫中的食物,想尝尝新的。于是,玉山的厨师想了想,决定用糯米粉裹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准备好,御厨就来到了一个名叫小驴的太监。没想到,小毛驴不小心把刚准备好的新菜碰进了那盆黄豆面里。这是非常紧急的。御宴的厨师毁了,但想再做却已经来不及了。他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吃这个新东西,觉得味道不错,就问厨师:“这个东西叫什么?”厨师想了想,意识到是那个叫小毛驴的太监惹的祸,于是他对慈禧太后说:“这叫‘滚驴’。”从此,小吃“滚驴”就诞生了。

第二个起源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平定达、肖和卓叛乱后,将新疆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抢到宫中做妃子,又名香妃。

香妃被劫到北京后,日夜不思食茶。乾隆急了,他给御膳房下了一道圣旨,说: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食物,不但升官,还赏银千两。

这时,御厨们大显身手,烹制出万种珍馐名肴,香妃却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乾隆无奈,只得命白帽营的人准备了香妃的家乡饭菜,送进了皇宫。

故事分为两部分。香妃被抓进宫后,香妃的丈夫也从新疆来到北京,躲进白帽营,想方设法打探香妃的下落。当他听说皇上吩咐白帽营的人做了一些好吃的东西送到宫里给香妃吃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一个联络的好机会。

于是,他做了一盘粽子,这是他家的家常点心。香妃一看到粽子,就知道丈夫来了。

当粽子送到宫中时,太监询问了食物的名称,于是就将其称为“驴卷”。宫女把驴滚了过来,带到了香妃面前。湘妃见状,眼睛一亮。知道丈夫来了,她硬着头皮,拿起一颗咬了一口。

乾隆听说香妃吃饭了,非常高兴。他命白帽子营的艾买提每天骑着毛驴滚来滚去,送他进宫。从此,艾买提每天都做一个驴卷,送入宫中,驴卷从此名声大噪。后来流传到民间。

豆粉卷起源于东北,在北京称为驴滚。是满洲(东北、铁岭等地)和北京小吃(满洲地区一般称豆面卷)的古老小吃之一。其原料是黄米粉。加水并蒸熟。揉的时候多加一点水,让它更软。它起源于满洲,发源于承德,流行于北京。由于清代八旗人民爱吃粘糊糊的食物,“滚驴”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道小吃。自古以来,承德地区就盛产一种小米。据《热河志·物产》记载:“黍,土人谓之黄米。”这种小米性质粘稠,在承德称为黄米。可填馅做米,也可磨成粉用来做粘豆包、年糕、“驴滚”等。喜欢吃粘食物是满族人的传统。由于满族人的狩猎生活,他们经常早出晚归,所以吃粘性食物可以帮助他们保持饥饿感。 “驴卷”是一种流行小吃,由200多年前的粘性食品演变而来。可见,“滚驴”之名已蔚然成风。现在很多人只知道雅名和俗名,却不知道它的正名。现在各种小吃店常年供应,但大多不再用黄米粉,而是用糯米粉。由于黄豆粉面是在外面卷起来的,所以颜色仍呈黄色,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小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