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甲午战争对日本企业的影响

探索生活百科

对于日本社会来说,甲午战争和10年后的日俄战争意味着现代化的重要开端。日本放送协会(NHK)特别大河剧《坂上之云》中,有这样一段话,“明治维新后,普通百姓第一次,日本人可以参与国家事务,代表方式就是加入军队。然而,他们还没有享受到现代化的好处,却要被强行送到国外送死。”这是非常可悲的。

20世纪初日本横滨商金银行在中国的分行

但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由于战争热潮,甲午战争给他们的社会带来了所谓的“第二次企业热潮”,虽然这次战争热潮持续的时间不长,而且常常带来一些副作用。 ,稍后会发生。

1。靠军工发家的日本商人

日本媒体人野岛豪最近写了一篇名为《靠日清战争发财的日本商人》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日清精油灯公司创始人大仓喜八郎作为商人为军队提供物资发家致富的故事。

事实上,大仓喜八郎作为军方商人有着悠久的历史。 18岁到江户的鲣鱼店打工,21岁开设干货店“大仓屋”,后来改行经营铁炮(火枪),明治维新后,他在戊辰战争期间为官军供应火枪,从而奠定了财富基础,并逐渐发展成为日本陆军的“御商”。 1873年,他开设了日本第一家贸易公司“大仓组”,并于次年在伦敦开业。开设分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海外设立办事处的日本企业。

大仓喜八郎在1874年侵台、1877年西南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通过向日军供应物资,再次积累了大量财富。他被授予男爵头衔,并建立了一个包括贸易、土木工程、采矿和林业的组织。 、钢铁业、铁路业、天然气业、银行业。

在鼎盛时期,大仓财阀系统包括大仓商事、大成建设、大仓矿业、东岸银行、东京制铁、本经钢、帝国纤维、日清石油、千代田火灾和海上保险、日本无线、东京电气、东海制纸、太阳人寿保险、东京帝国酒店等行业。二战后,其子大仓喜七郎被剥夺公职,大仓财阀也被盟军解散。然而,财阀的17家公司仍然保持着松散的联盟。

所谓战争热潮,当然也包括军费大幅增加所带动的需求。 1894年,临时军费超过2亿人民币,几乎是战前年度财政预算的两倍。其中还包括战后从中国获得的巨额赔偿。 -2亿白银相当于3.65亿日元,大约是当时日本年财政收入的四倍多。这些巨额资金进入社会,比如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

滨野清等编的《日本经济史》中指出,“在以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获得的补偿为基础实施的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战后管理’)下,私营重工业,电力、机械工业等行业投资十分活跃,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第二次商业热潮。”

从企业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二次繁荣”的盛况。 1894年,有4家造船公司,应税资本为27万日元。 1896年,虽然只增加了1个,但应税资本却猛增至227万日元。 1894年,煤炭公司有9家,应税资本为97万日元。 1896年,煤炭公司有17家,应税资本为950万日元。机械制造业中,1894年应税资本为21万日元的企业有5家,1896年增加到16家,应税资本为210万日元。对华出口额1894年为881万日元,1897年增至2132万日元,1903年增至6499万日元,10年间增长6倍(南开版《日本史》)。

对于这一时期民间投资的蓬勃发展,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在给出口贸易公司森村集团纽约分公司村井康夫的信中写道:“日本总体繁荣,人们设立各种公司,铁路疯狂。银行。”

2。办厂办企业热潮

办厂办企业的热潮也随之兴起。 1900年(明治33年),日本农商省进行统计发现,约50%的工厂是1894年以后设立的。特别是棉纺织业的工厂数量从40家增加了一倍。 1893年增加到1899年的83家。造船、机械制造、车辆生产等私营企业也逐渐繁荣。 1896年至1905年间,国产轮船20万吨,相当于进口船舶的总数,今后将超过进口量。

像大仓喜八郎这样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商人和公司并不多,但后世许多有影响力的公司也有自己1894年左右那个时代的故事。

既然是甲午战争,重工业、军工自然会发生重大变化。著名的吴海军工厂建于1894年,后世因建造战舰大和号的地方而闻名。吴工厂的前身是神户的小野。滨造船厂,但它的繁荣只是在中日战争乃至日俄战争之后。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艇仍然来自国外,但到了20世纪初,吴海军造船厂已经成为可与德国克虏伯媲美的世界最大的兵工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吴工厂于1945年被美军轰炸摧毁,日本战败后解散。战后,成为IHI旗下的吴工厂。 2013年,吴与其他造船公司合并成立了日本海事联合造船厂。日本海上联合公司(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目前主要业务是建造大型民用商船,不再建造军舰。

重工业的另一个领先者是建于1880年的釜石制钢所。1890年,其产品质量超过了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格雷戈里铸铁。 1894年其生铁产量达到12000吨,1901年达到33000吨。毫无疑问,釜石制钢所的产品对日本的军事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八幡制铁所是日本重工业领域的另一家代表性企业,建于甲午战争三年后的 1897 年。它以中国大冶的铁矿石为原料。 1901年,第一座高炉投入运行。当年生铁产量300万吨,占日本国内生铁的53%,钢产量3000吨,占日本国内钢铁产量的82%。

与前者相比,后者的知名度更高。过去,国内有文章感叹汉阳铁厂量产时,日本八幡铁厂的烟囱还没有立起来。其实,这是因为作者对日本重工业的历史了解不够。我知道比较有名的八幡制钢所,但不知道釜石制钢所。

金融业也不甘落后。普通银行的数量从1893年的545家增加到1895年的792家,到1896年增加到1000多家,到1900年增加到1802家。1897年日本兴业银行开业,1900年北海道拓殖银行开业,1900年兴业银行开业。 1902年开业,住友、三菱、三井、安田四大垄断财阀集团相继成立。与第一银行、第一食品银行、小池银行、商金银行一起,确立了八大银行的主导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横滨商金银行(Shogin意为真实货币,即金银币),成立于1890年,前驻英国总领事园田隆吉就任第五任行长后。首先是香港上海银行和孟加拉银行(这两家是汇丰银行的前身)展开了激烈的海外竞争。正金银行利用低息融资优势,获得了日本邮船、三菱合资、美孚石油等国外客户。这家银行后来成为现代中国最熟悉的银行。日本银行。

在打火机工业领域,1875年,只有10人的田中机械厂成立,并在抗日战争前一两年发展成为芝浦制作所。在战争期间和随后的几年里,芝浦制作所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的电机制造商。工厂,这家公司就是今天东芝集团的前身之一。

3。知名民间企业延续至今

还有一些知名的民间企业也是在抗战前后的岁月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例如,造纸业的代表人物王子制纸成立于1875年,以其为核心的日本造纸业很快就迎来了繁荣。 1882年,日本西纸产量为426万磅,五年后达到675万磅,1892年增至2481万磅。再比如森永制果,现在以巧克力、奶糖等闻名,森永西点制作所的前身成立于1899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创始人森永泰一郎正在学习如何制作棉花糖和饼干。

1887年,长濑富郎的“长濑商店”在东京日本桥町开业。主要销售一些进口女性生活用品。三年后,长濑商店开始销售高端洗面皂,并以新月为标志。标志,并开始转向制造。当时这种肥皂被称为“Kao Soda”。后来,该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日化集团之一的花王集团(值得一提的是,其最大的日本竞争对手狮王集团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营业,销售牙刷和牙粉)。

森永泰一郎和长濑富郎当时还只是小球员。对于当时的日本顶尖企业家来说,或许战争并不是那些年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他们创立了儒家“一手拿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的资本主义理论,被称为近代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他当时最忙的工作就是帮助各个企业开展功夫系统改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那个时期是近代日本企业股份制改革最活跃、最关键的阶段。 1896年甲午战争后的1894-1896年间,据统计,4596家公司中,有56%(2583家)是股份制公司。作为商界领袖,涩泽荣一在许多公司筹集股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生与178家公司有关系)。第一国民银行、东京煤气、日本砖、东京制钢所、东京化肥、东京石川岛造船所、帝国酒店、王子制纸、日本铁路、日本邮船线、东京海上保险、大阪纤维、札幌啤酒等后来乃至现在,他们都是人们所熟悉的知名企业。正是在此期间和之后完成了股份公司的改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股权收购,三井、三菱等大家熟悉的财阀开始逐渐形成体系。 。

然而,战争带来的繁荣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没有能力对现有产业制度和经济模式进行质变和优化,短期收益只会给未来的经济危机增添更大的破坏力。所谓第二波企业在1896年底蓬勃发展但开始衰退。次年1月,各企业的股票和新公司的股票开始大幅下跌。 1898年1月至10月,银行、铁路公司等294家企业中有218家倒闭、倒闭或衰落。首都。 1900年上半年有55家企业破产,第二年同期上升到165家。 1898年,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从1897年的336点跌至133点。 1899年,日本经济简直进入了恐慌之年,1900年,爆发了金融危机。

随着过去的问题逐渐被消化,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但很快就迎来了日俄战争,开始了下一个类似的周期。最终,这种不正常的循环模式无法创造出正常的经济结构。日本在不知不觉中被拖入了一场涉及两颗原子弹的、影响深远的未来灾难。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