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探索生活百科

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一场自救运动。美国汉学家玛丽·雷这样评价现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仅是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似乎都崩溃了,但由于1860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最终消亡了。又继续生存了六十年。”

正面效果及意义

1860年代初至1890年代,中外处于暂时和平局面。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开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的“自强不息”、“求富”,其目的虽然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这场运动符合维护封建统治的历史潮流。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和国防的现代化。

其意义体现在:

1、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进了国防现代化。

局限性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当事者缺乏洞察力、保守人士的反对、官僚作风的腐败等。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虽然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是传统封建思想的捍卫者,无意学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强烈反对镇压封建思想和封建主义。任何形式的制度改革都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范围内,沾沾自喜,最终未能在外来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和“复兴”。相反,在侵略列强的攻击下,这些封建思想捍卫者所完成的“壮举”很快就失败了。

洋务运动,又称洋务运动,自1861年(咸丰十八年末开始)一直持续到1894年(1860年代至1890年代)。早期的口号是“向夷人练技艺,自强不息”,后期的口号是“向夷人练技艺,以致富”。洋务运动受到两次鸦片战争和农民运动的冲击,清政府内忧外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860年代至1890年代,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僚从西方引进机器、设备、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建立了现代工矿、交通企业,建立了海军,建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国内的事业。这就是洋务运动。参与这些运动的官僚被称为西化主义者。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央的易辛,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后来的张之洞。

清朝是一个专制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特权阶级中很少有人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鸦片战争后,一方面,他们在外国船只、炮火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深刻认识到中国器物和技能的落后;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特权被削弱或限制。他们试图在不损害专制制度的情况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自己的特权利益,于是发动了洋务运动。当时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